“双减”三周年
江苏要以这一改革的“试验田”,强化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以强有力的制度供给优化创新生态,实现教育奠基、人才驱动、科技赋能、产业跃升的良性循环。
2025-10-31
日前,浙江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引领区,产教融合对创新发展、产业升级的贡献度显著提高。
2025-10-23
日前,随着浙江省绍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意见,至此,浙江省11个设区市均已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这也标志着浙江省在区域层面对中小学育人方式的探索进入新层次。
2025-10-17
从教8年,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青年教师陆佳龙说,参与“基于现代小先生制的初中深度学习课堂构建”课题研究后,他在工作中逐渐游刃有余;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美术教师马金以中秋节月饼制作为主题,通过多学科深度融通,让学生感受中秋文化……
2025-10-15
穿越百年时空,浙江学子用信仰和行动诠释着对真理的追求。近年来,浙江教育系统围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体制机制、课程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系统发力,打造“真理的味道”大思政工作品牌,不断开拓并丰富其育人内涵。
2025-10-11
2025年首届长三角现代农业科技科普展日前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幕。
2025-09-24
近日,江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培养。
2025-09-09
近日,江苏省新沂市博物馆的活动室里热闹非凡,封塑机的工作,火箭、轮船、枫叶等等比例压缩作品跃然纸上——这是“古韵传承 精彩一夏”系列活动的一幕。
2025-08-14
打篮球的小朋友、跑步的年轻人、在操场一角练太极拳的老年人……夜幕降临,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的操场逐渐热闹起来。“这里是我的母校,从家里走过来不到5分钟,在校园里锻炼既安全又方便!”初中生程昕怡和妈妈一起漫步在校园操场上,散步是她们饭后活动的最佳选择。
2025-08-02
截至目前,“浙学通”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100万人,他们和吴阿姨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终身学习更加便捷,不再为咨询、报名、学分管理等环节闹心。
2025-07-04
交流会以“协作·创新·共育:构建新时代学生素养培育新生态”为主题,交流分享长三角各教育主体在劳动教育中的先进经验,推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路径。
原创
2025-06-29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明确将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利益链接、互动适配”原则,加快构建政府推动、产业主导、人才支撑、科技引领、金融赋能、服务提升、应用牵引的紧密型机制,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5-06-27
近年来,面对应届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的状况,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邵頔介绍,该校联动多地人社部门、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请进来”两手抓,多措并举开展稳岗拓岗等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5-06-12
最近,浙江省桐乡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走进茅盾实验小学现代校区,开展体重管理、营养饮食等讲座,并对有肥胖倾向的孩子进行专业的饮食辅导和心理疏导。
2025-06-03
“完成这次AI视频模拟面试,我可以根据系统生成的建议及时复盘,后续还能多次演练。”最近,浙江大学税务专业硕士生王柳钰正准备参加某金融企业的面试,她登录该校的AI视频模拟面试平台,提前适应面试节奏,梳理面试答题思路。
2025-05-28
毕业季临近,大学生就业陆续进入“百日冲刺”关键阶段。近期,长三角多地出台人才新政,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护航。上海推出29项举措构建就业创业全周期支持体系;江苏南京、连云港、宿迁、南通等地举办人才日、人才周等相关活动,并同步升级人才服务政策,旨在推动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2025-05-28
5月24日,上海科技节“智慧气象专场”上,上海市第三届校园气象科普科创大赛暨首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校园气象科普科创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市气象局举行。
2025-05-26
近日,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鸣哨开赛。记者获悉,本次赛事呈现鲜明育人特征,参赛的学生球员占比达36%,包括88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与70名中学青少年学子。
2025-05-19
“今年很酷很赞的展,它必是。”这是网友在“浙里思政”公众号文章上的留言。最近,为期一个月的“浙江省高校名师辅导员成长引领计划”数字主题展正在杭城展出。由浙江省教育厅首创举办的数字主题展,以全景式、交互式、沉浸式的方式展现浙江省高校优秀辅导员们的精神风貌和学习成果。
2025-05-16
“我是东北姑娘,扎根江南乡村。”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关旸这样向记者介绍自己。机缘巧合来到常州工作,她很快发现,受交通地理环境、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影响,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相对受限。走进乡村教师培育站,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培育站带领大家在研究解决乡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实现学得住、用得上、留得下来。”
2025-04-30
新闻网微信
人文行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