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作者:柳琴
时间:2025-11-06 21:34:33
11月5日晚,宛平剧院的四楼剧场,诗声如潮,第十一届上海市民诗歌节诗歌盛典在此隆重举行。盛典以诗歌朗诵、评弹、情景演绎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了上海市民文学创作的蓬勃生机,300多名诗歌爱好者共度一个诗意浓郁的夜晚。
本届诗歌盛典的最大亮点,是沪上校园诗歌力量的集中亮相,一批校园小诗人走上舞台,生动演绎出他们内心对诗歌的理解和热爱。
新声绽放,校园小诗人闪耀盛典
“亲爱的老师,那一天,你拍拍我的肩膀,说‘错了也没关系’,于是我擦掉眼泪,橡皮屑也开出小花。那一天,您对我眨眨眼,夸我‘想法真奇妙’,只因为我画了顶会飞的蘑菇伞。”舞台中央,虹口区广中路小学四年级女孩肖涵珺用活泼悦耳的声音,与她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演绎着她创作的、获得此次上海市民诗歌节原创作品征文一等奖的诗歌《那一天》。他们台风稳健,配合默契,在可爱童趣的舞台画面映衬下,迅速带领观众走进美好而温暖的校园生活。


同样令人欣喜的是,东方小作家诗歌班的7位小朋友身披华服,手握荧光棒,朗诵起顾城的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们跳跃的身影、纯真的面孔与诗句中“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相互映照,将他们心中对童年无比美好又任性的想象传递出来,成为全场最灵动的画面。
来自上海市第十中学的学生以诗歌《玻璃上的雨季》斩获原创诗歌一等奖。舞台上,四位少年与学校老师共同朗诵这首作品,诗句中流淌着“窗外,整座城市正在融化,高楼的棱角被雨水泡软,路灯的光晕膨胀成模糊的茧,行道树的影子蜷缩成水母”的意象,让观众惊叹于Z世代对语言的敏锐、对世界的细腻观察。同样,来自上海市西延安中学的六年级女生金煊和她的妈妈同台演绎的诗作《在山的那一边》也十分专业。


广中路小学“校园小诗人”肖涵珺告诉记者,这首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诗《那一天》是她写给自己的语文老师的,感谢老师对她的理解和关爱。“很激动,没想到我第一次写诗就获奖,还获得上台表演的机会,这对我是个很大的鼓舞。”她惊讶于自己因为写诗而“被发现被看见”,并表示,“写好诗应该需要真挚的情感和仔细地观察。”
据广中路小学校长刘晔介绍,学校以“让诗歌成为孩子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为核心理念,鼓励每个孩子敢写会写,敢于表现自己,借项目化学习将诗歌教学融入生活日常,走出“扎根生活、分层引导、共情启智”的特色之路,让诗歌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人文素养的有力载体。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华林中学、上海市静安实验小学、上海音乐学院虹口区实验中学……记者看见,在剧场外面的走廊上,陈列了沪上22所中小学的诗歌主题活动展板,简要介绍着各自校园诗歌教育的新形态。“诗歌校园”是上海市民诗歌节首次推出的诗歌校园联盟系列活动,让诗歌文化走进了更多中小学校,滋养学生的心灵。活动吸引了50余所中小学校加入,成为本年度诗歌节的一大亮点。
据悉,今年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收到原创诗作万余篇、“朗诵之星”音频视频作品3000多件,参与群体覆盖老中青少各年龄段。前不久,原创诗歌作品征集评审工作结束。获奖者中不乏中小学生。著名诗人赵丽宏看后表示:“孩子们写的童诗,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孩子们用活泼的语言、纯真的童心和充满童趣的丰富无羁的想象力,表达了真挚感情。”
诗歌朗诵重磅出场,艺术风格多样
美轮美奂的诗歌朗诵是每年观众最期盼的重头戏。晚上七点整,剧场内灯光渐暗,一束追光洒向舞台中央。朗诵艺术家刘家祯与上海体育大学学生李千并肩而立,以深沉而激越的声音,共同演绎屈原的《九章·涉江》。千年楚辞的苍茫悲壮与当代青年的清朗声线交织,瞬间将舞台带入跨越时空的文学长河。紧接着,清溪诗社成员吟诵起《江南园子里的暗香》,诗句中氤氲的桂花、青苔与旧墙,让整个剧场仿佛都浸润在江南烟雨的温润之中,令人沉醉。


盛典中,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尤为耀眼。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以“评弹+朗诵”的形式呈现,只见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手抱琵琶,声音婉转如江波荡漾;朗诵艺术家丁建华则以恢宏声线勾勒出“江畔何人初见月”的哲思苍穹。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对话,让千年诗篇焕发新的生命力。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视障人士、盲人好声音传播者余景熠缓缓走上舞台中央,深情朗诵起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片段),将晚会推向又一波情感高潮。她以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表达着对光明的渴求和向往,那一刻,剧场内寂静无声,唯有诗句在黑暗中闪光。台下,余景熠告诉记者,她自小热爱诗歌朗诵,经常登台朗诵。“我想通过真挚的情感而非技巧去打动听众,让听众听到我们内心的声音。”


盛典的压轴节目《在上海,再听潮声》由十位朗诵者共同完成。诗句中“是上海,正替大海,循环下一次脉动,也是你我替未来,练习抵达”与浦江夜景交融,形成一座城市与诗歌的共振。此外,《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大剧院与白玉兰》《有赠》等艺术风格不同的诗作也被精彩演绎。
颁发多项诗歌奖,陆萍获“杰出贡献奖”
同样受期盼的是诗歌盛典的颁奖环节。获奖者中,既有退休干部、教育工作者,也有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民诗歌创作的广泛性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其中,获得本届“杰出贡献奖”的诗人是才情卓越的上海女诗人陆萍。她用60年的坚韧写作证明了诗歌是她的“心跳、气息与血流”。她的诗歌,具有穿透时代的声音,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深刻的诗歌印记。从早年那首《冰着的》,情感浓烈,意象精准,到1988年印度亚洲诗会上被誉为“亚洲诗坛明星”,她将上海的诗意传向世界。

“我最想感谢我的读者们,是他们的长期关注和支持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在颁奖典礼现场,她表示,她和她的读者是相互滋养、双向奔赴的关系,诗歌是将生命中锐利的瞬间表达出来,让灵魂互相抵达。诗歌是她一生的痴迷,如今的她依然坚守在写诗的道路中,在不断地发现和书写中成为照亮人性的歌者。
当盛典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诗的种子已撒向更广阔的土壤:在学校的晨读课堂,在社区的朗诵角,在地铁站的共享诗廊……这场全民诗歌盛宴证明,当一座城市愿意为诗停留,诗便永远年轻,永远与时代同频共振。
主办方代表在活动现场表示:“上海市民诗歌节已不仅是文学活动,更成为城市精神生活的标志性场景。我们期待诗歌继续打破圈层,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诗歌的创作者、传播者与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