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态疗愈空间亮相普陀,探索心理服务“无人化”新范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新民晚报 王蔚

时间:2025-11-03 09:54:20

日前,在位于普陀区新村路1615号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普馆内,由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普陀区万里街道合作共建的“智能生态艺术疗愈空间”正式启用。该空间融合自然元素、心灵关怀与智能物联网技术,打造出标准化、自助式的社区疗愈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科学便捷的情绪调适服务,为基层心理服务注入新活力。

作为普陀区“心防工程”实体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该空间依托“馆—校—社”协同机制,推动心理学从学术研究走向社区服务,探索心理科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方媛、万里街道党工委书记罗艳为疗愈空间揭牌。

走进疗愈空间,自然与科技的融合感扑面而来,三大特色亮点让“认知+疗愈”更具实效。一是构建生态疗愈场域,依据心理学原理筛选植物与自然材质,营造沉浸式自然联结环境,帮助参与者在开放感官的过程中实现身心放松;二是智能系统协同干预,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环境调节设备与标准化的正念指导语相结合,引导参与者进入专注、宁静的心理状态;三是标准化自助流程,求助者在无专业人员陪同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然互动与艺术表达完成情绪调节,激活内在积极资源。

疗愈空间策划人、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严文华说:“生态艺术治疗以自然联结与艺术表达为核心,结合智能物联系统,实现了标准化、自助式的心理干预。我们希望这一空间不仅是一个展馆,更是一个‘家门口的疗愈场’,让公众在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中实现情绪的自我调适。”

疗愈空间的建成不仅拓展了基层心理服务的形态,也为“科技+心理+艺术”的跨界融合提供了示范。据悉,未来这一模式有望走进社区、学校、医院、公园、商场等更多公共场所,以更亲民、更智能的方式,助力公众走进心灵花园,实现情绪平衡与自我成长。下一阶段,项目团队还将结合心理学实证研究、用户反馈与社区实践,推动该空间从体验型向研究型、应用型升级,构建可持续、可复制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