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激励试点”启动,学分银行迈入2.0时代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5-10-29 12:11:43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用业余时间学习的课程,不仅能转化为学历教育的学分,还能兑换中国电信、腾讯、上海城市剧院等权益。10月28日下午,“聚力·突破·共享——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特色成果交流暨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激励试点启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会上发布4个专业的“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标准体系”,并正式启动“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激励试点”。多家企业获颁生态合作伙伴牌匾,标志着学分银行“1+16+N”激励兑换体系正式落地。

成果丰硕

从制度标准到生态构建,夯实终身教育根基

会议开篇,一部专题宣传片生动回溯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历程,让与会人员直观感受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成长轨迹。随后,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郑益慧作了题为“从制度到生态:学分银行的战略升维与融合新范式”的主旨报告,系统阐释了学分银行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新定位、新模式、新路径,丰富了建设内涵,拓展了服务外延,探索构建服务终身教育的生态机制。

会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的“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标准体系”正式发布。截至目前,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构建覆盖35个专业的标准体系框架。该体系的出台,为终身教育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筑牢制度根基,将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向更规范、更开放、更普惠的方向迈进。

今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进一步拓展生态边界,联合中国电信、腾讯、上海城市剧院、渤海银行、雅马哈、百联集团、新世界集团等多领域知名机构,共同打造覆盖范围广、权益类型全的终身学习权益资源池,并搭建全新激励兑换平台。自10月18日新版平台上线以来,迅速获得市民广泛认可与热情参与。本次会议现场,学分银行为与会企业代表颁发生态合作伙伴牌匾,标志着学分银行“1+16+N”激励兑换体系正式落地,为终身教育新生态构建奠定基础。

合作共建

多维资源整合与服务延伸,激活终身学习动能

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渤海银行(上海分行)及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各分部代表共同登台,启动合作共建仪式。各方将以“机制协同、资源互通、服务下沉”为核心,统筹优质资源打通文化资源、金融服务与终身教育平台的对接通道;同时依托区级分部推动服务向社区延伸、向群众身边下沉,让终身学习资源真正触手可及。

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海开放大学新世界集团分校、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杨浦分部相关负责人,分别从高校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机构、区域分部实践三个维度,分享学分银行应用的具体案例与创新思路。这些实践案例不仅展现了学分银行在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上的探索,更凸显其作为终身教育载体的多元价值,为各领域参与终身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区域协同

长三角试点激励启航,共绘终身教育蓝图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郑益慧与沪苏浙皖四地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负责人共同启动“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激励试点”。该试点是教育领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首批试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浙江嘉善、上海金山、江苏吴江、安徽宣州、浙江海宁等地率先探索社区教育课程跨区域存入长三角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跨区域认证、积累与应用,为长三角学分互认提供重要实践样本。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12条精品人文行走路线同步上线。这些路线深度融合区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技术对接实现与学分银行平台联通。未来,长三角市民参与人文行走时,可在感悟地域文化的同时积累学习成果,真正实现“行走中学习、体验中成长”。

作为面向上海市民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中心与转换服务平台,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目前已建立550万个人学习账户,存储超1.1亿条学习成果数据。随着学分银行迈入2.0时代,这些海量数据将从“存储积累”向“价值挖掘”深度转型,为市民跨领域学习成果转换、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提供关键支撑。下一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将以现有成果为基础,持续推进长三角学分互认与激励共享,为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上海经验”与“长三角方案”。

学校供图


责任编辑:程媛媛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