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青少年科创平台来啦!《白玉兰的种子》——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巡礼系列片(第二季)火热上线!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5-10-04 20:01:00

播撒科学的小种子,为沪上青少年的成长搭建优质科创平台,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托“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由上海教育电视台联合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共同打造的青少年科学创新节目《白玉兰的种子》——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巡礼(第二季)火热上线。

“今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希望明天,孩子们成为有科技创新意识,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材。”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指导专家朱美芳教授亲切寄语节目。

第二季《白玉兰的种子》系列节目,将继续聚合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优质资源,全方位、多维度展现各个创新实践工作站的专业课程、实验室探究、现场答辩、对话权威专家等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科创精神、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五集节目,陆续走进上海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科技与未来城市实践工作站、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等,全方位展示它们的科研特色,以及青少年的科研活动与成长。

首集节目,来到上海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

上海市控江中学吴雨珂同学正和王欣老师一起,使用测量噪声的专业仪器——声级计,进行校园声环境的评价与测试。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王莘午同学,则和何易阳老师在调研师生垃圾分类以及回收情况。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鸡蛋壳、碎骨头啊等垃圾,有的被投入干垃圾箱,也有的被投放在湿垃圾箱里,那么能否用实验的方法来分辨判断呢?

实践工作站里,在谷麟老师的指导下,上海市控江中学魏佳原设计完成了一个实验,通过实验的过程获取到了最终的数据,回答了王莘午同学提出的疑问。

在上理环境工作站,类似创新思维的培养,会贯穿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导师们耐心启发鼓励,并且还带会着同学们接触高端、精密的大型科学仪器。

你瞧,王冠老师正带领着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吴奕葶同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周子迅在测试空气中颗粒物的重金属含量。他们使用的等离子发射质谱仪,是一台大型精密仪器,很难得有机会接触到!

节目播出时间

《白玉兰的种子》(第二季)系列节目将于10月5日起,每周日18:40档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

第一集——上海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

首播时间:10月05日(周日)18:40

重播时间:10月06日(周一)18:48

相关链接

2016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携手创办“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旨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优质资源,遴选招收本市部分高中阶段学生进入实践工作站学习。通过联通校内校外各领域科创载体,贯通课内课外跨学科多元课程,融通线上线下科学探究课题多维度评价,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拓宽科学视域,训练思维方式,丰富学习经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积淀科学素养,塑造人文情怀。

目前,“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共有复旦计算机、交大网络空间安全、同济物理、华师大地理、上海天文台天文学等37个实践工作站,开设生物学、医学、化学、计算机、环境、数学、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天文、园艺、物理、地理、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14大类科创课程;每个实践站下设由市区级实验性示范高中、青少年活动中心(少科站)、科普场馆、科研院所等单位组成的4个实践点。现共有37家工作站、148个实践点。

实践工作站项目现每年招收约4440名高中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课程、对话权威专家、动手实验探究、实地走访调研,撰写课题论文,现场汇报答辩等环节,进一步完善科学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储备人才。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