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里话育人,闵行区劳动教育成果展暨丰收节研讨活动举行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5-10-01 22:29:14

“称量茶叶要精准到克,水温控制在85℃才能激发果香。”在闵行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的小学劳动课堂上,浦汇小学学生正跟着老师学习果茶调配,而隔壁教室的初中生则专注于非遗的扫帚编织技艺……一场场覆盖小初学段、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劳动公开课,近日在闵行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开讲”,2025年闵行区劳动教育改革示范项目成果展示暨庆祝丰收节劳动教育综合研讨活动也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

本次活动由闵行区教育局、浦江镇人民政府主办,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和浦汇小学承办,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海南、江西、贵州七省市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闵行劳动教育三年改革硕果,探讨五育融合背景下劳动育人的新路径。

课堂展台论坛联动

立体呈现劳动教育实践图景

当天的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深度研讨”的形式,构建起全方位的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体系。在课堂实践环节,小学段课程聚焦生活技能与审美培育,北桥小学“‘纸’尖趣乐园”让学生在折纸创作中提升动手能力,柘林学校“我有一双勤劳的手”通过模拟家务场景强化责任意识;初中段课程则更注重综合探究,“太空农业”课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西式烘焙”课程将食材处理与数学计量、化学变化知识相结合,实现劳动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劳动教研员朱枫则认为,劳动教育可以从思想层面引导孩子理解劳动价值,推动家校协同培养劳动习惯。教研员刘至宁则在点评课程时提出建议,初中劳动课程可进一步细化分类,让课程名称更凸显文化内涵。“劳动课程设置不能仅停留在技能训练层面。要将传统技艺、科技实践、生活服务等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劳动背后的文化价值与学科逻辑,实现‘以劳增智、以劳润心’。”

当天活动的展台展示区也亮点纷呈,30所学校带来40个优秀劳动教育案例,从实验小学“一米菜园”的农耕实践,到颛桥中学“耕土明理”的传统文化课程,再到古美学校“创智耘”的科创劳动项目,全面呈现了闵行区“一校一品”的劳动教育特色。

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丰收体验区,1260名学生在丰收节前夕提前走进田间参与收割、采摘,“以前觉得粮食随手可得,现在才知道每一粒米饭都不容易”,学生们的真切感悟,成为劳动教育“知行合一”的生动注脚。

金秋九月,五谷飘香,正是品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季节。正如著名教育家于漪通过视频寄语闵行青少年:“在劳动中认识世界、磨炼意志、收获成长。”

多维发力构筑体系

打造劳动教育的“闵行方案”

经过三年深耕,闵行区已构建起“课程—实践—文化—基地—保障”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各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育人模式。浦汇小学创新实施“融合式”劳模进校园活动,依据劳模的劳动经历与兴趣特长设计专题活动,年均覆盖学生超7万人次,让劳模精神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

又如,鹤北小学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通过“今天我当家”“跟着父母去上班”等家庭劳动活动,构建家校协同的劳动习惯培养机制;七宝二中组建家长讲师团,拍摄42节家庭劳动短课程,推动劳动教育从学校延伸至家庭生活场景。

在区域层面,闵行区的劳动教育特色成果更显系统性与创新性。课程建设上,通过“区本—校本—师本”三级课程体系与 “美劳共育、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承”三大教研主题,累计开发108项优质特色共享课程,超额完成100门精品课程目标,“i劳动云平台”集成136门在线课程,访问人次超5万,相关案例获评2024年度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闵行区逐渐形成了“学校主导、家庭基础、社会支撑”的协同育人场域,全区打造50个学生公益服务品牌,如上师三附小南校“真火爱心行”累计组织社区服务60余次,覆盖超千名学生。基地建设方面,依托“一个中心、多点辐射”模式,三年内建成8家市级、15家区级劳动教育基地,年均服务超2万名学生,明年将进一步实现四年级校外劳动实践全覆盖。

闵行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主任向小成介绍,基地作为全市唯一兼具劳动教育指导中心与实践基地双重职能的机构,25 年来已接待近31万学生参与实践,建设36082平方米劳动创新实践空间,开发“工、农、职、研”四类课程,形成的 “N+1+X”社会实践模式已在长三角地区推广,为全国校外劳动教育提供了“闵行方案”。

“系统规划是前提,协同联动是关键,育人为本是根本。”闵行区教育局普教一科德育专干胡诗琪表示,区域劳动教育始终坚持融入心灵、嵌入实践、植入文化的理念,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创新评价机制、培育示范典型等举措,为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截至目前,闵行区已评选出市级劳动教育特色校10所、区级特色校33所,在上海市劳动教育基地教师教学技能展示中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跨区域交流共鉴

专家为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招

此次活动不仅是闵行区的成果展示,更成为全国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的平台。来自浙江富阳区的代表分享了“新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其以“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为目标,通过区域统筹推进劳动教育的模式,为参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安徽、海南等地的学校代表介绍了当地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如依托农业资源开展的农耕实践、结合非遗文化开发的传统技艺课程等,展现了劳动教育因地制宜的多样形态。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陈锁明提出,推进五育融合需重视劳动教育在解决科技“想法难落地”问题上的独特作用,要突破传统观念、改革评价体系、融入高科技元素,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见效。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曹宁华充分肯定闵行区劳动教育成果,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鼓励学校与基地创新,拓展“劳动+AI”“劳动+绿色低碳”等融合新技术的课程;三是加强区域校际交流合作,推动劳动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

据悉,此次活动还为10所2024学年闵行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优秀展示校颁发奖牌,为10位优秀案例代表颁发证书。主办方表示,本次劳动教育改革示范项目成果展示暨庆祝丰收节劳动教育综合研讨活动的举行,不仅全面呈现了闵行劳动教育的三年改革成效,更搭建了跨区域、高层次的劳动教育交流平台,为推动全国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记者 刘时玉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刘时玉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