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下承古训!这场孔子文化节引导学生礼敬先师、赓续教化文脉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5-09-30 11:48:17

“校园里的孔子像,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灯塔”“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知识’,更藏着打动人心的‘温度’与催人奋进的‘力量’”“当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精神融入日常言行时,我们就是在做最生动、最有活力的传承。”……这是上海市嘉定一中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

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76周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教育家精神,上海市嘉定一中于近日举办以“礼敬至圣先师 赓续教化文脉”为主题的2025年孔子文化节。上海民进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嘉定民进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盛纪平,嘉定一中及嘉一实验系学校全体校领导、师生代表共两百余人齐聚勤业楼中庭孔子像前,以崇敬之心礼敬先师,用青春之声传承文脉。

7.2米高的孔子像前话传承

传递育人新使命

在嘉定一中的校园内矗立的孔子像,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嘉定地区教化之风的呼应,以及学校文化担当的生动表达。正如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李元所言,儒家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有责任将其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基于此,嘉定一中不断激活校园“文化传承之力”,以每年孔子诞辰为契机持续办好孔子文化节,通过经典诵读、书法绘画展、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并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从文化认知走向文化认同,成长为有“中国心”和“中国精神”的时代新人。

坚守师者“育人初心之魂”,学校要求教师以孔子教育思想为镜,践行教育家精神,秉持“有教无类”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挖掘学生潜能,同时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以自身言行树立榜样,做到以行立教、以德育人。

此外,为唤醒青年“品格涵养之志”,学校鼓励学生从儒家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养分,既要“格物致知”,更要“诚意正心”,在面对多元思潮与外界诱惑时坚守民族气节与价值底线,学会独立思考,成长为有思想、有担当、能自主的新时代青年。

据介绍,一年前,孔子像在这座校园里落成揭幕,其由嘉定民进企业家联谊会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专项基金联合捐赠,像高7.2米、重5吨,是山东曲阜尼山世界最高72米孔子像的等比例缩小,寓意“贤人七十二”;基座高1米,象征教化之风一脉相承、崇文重教一以贯之。如今,孔子像位于校园中轴线,勤业楼内晨读暮诵的学子如同“弟子三千”,展示墙上72 位优秀毕业生以“七十二贤人”为典范激励同学们见贤思齐。

传承千年古训

挖掘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活动中,学生代表向孔子像敬献花篮,以此表达全体师生对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盛纪平先生与李元校长共同整理花篮和缎带,动作庄重,尽显对先师的崇敬之情。全体师生肃然起立,整理衣冠,面向孔子像拱手鞠躬,行庄重的敬师礼。现场肃穆的氛围与师生们无声的敬意相互交织,生动诠释了见贤思齐这一千年古训在当代校园的传承与践行。

该校高一年级学生王睿佳分享了对儒家思想当代价值的理解:校园里的孔子像绝非简单的校园景观,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灯塔,“仁、义、礼、智、信”则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初入嘉一校园的他,认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是古代 “六艺”的当代延续,而老师们“立德树人”的实践与“教学相长”的互动,正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生动体现。

高二年级的阿伊谢・肉孜同学则结合自身参与孔子像落成典礼及录制《孔子》MV的经历,分享了从“心”走近孔子的感悟。她坦言,过去觉得优秀传统文化是“知识”,如今更感受到其蕴含的“温度”;过去认为孔子思想是“道理”,现在体会到其带来的“力量”。传承文脉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用“仁爱”之心帮助同学、用“敏而好学”激发学习动力等日常小事中,呼吁同学们主动参与、感受传统文化,成为有根有魂、自信昂扬的新时代青年。

现场,学生代表还带来朗诵了《〈论语〉青春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千古名句,伴随着清爽的秋风在嘉一校园内久久回荡。学子们以饱满真挚的青春之声,将两千多年前的先贤智慧娓娓道来,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深思。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合唱歌曲《孔子》。悠扬而深情的旋律在校园上空飘荡,歌声仿佛穿越千年时空,诉说着对万世师表的无限追思,也唱出了师生们从前哲智慧中汲取力量、坚定前行的文化自信。

据悉,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节,对嘉定一中而言既是纪念与回望,更是传承与出发的新起点。未来,学校将继续传承孔子思想精华,践行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把“仁、义、礼、智、信”融入日常,将“温、良、恭、俭、让”体现在言行中,努力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自信传播者和卓越创新者。

记者 刘时玉

学校供图

责任编辑:刘时玉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