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5-09-24 18:02:53
看风景不晒脸,夏天省电费、冬天不挡暖,无需电源驱动,安装维护便捷,耐用年限可达30年以上……9月23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院士团队研发的“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凭借诸多颠覆性优势惊艳亮相,成为全场聚焦的“绿色科技明星”。
这款被称作“智慧光盾”的创新产品,秉承“自然控光、自然舒适”的研发理念,精准破解了传统玻璃建筑普遍存在的能耗过高、眩光刺眼、热舒适性差等行业痛点。其无需外接电源即可实现自适应调光的特性,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从源头避免光污染,为我国节能低碳建材领域提供了兼具技术突破与产业化价值的科技解决方案。
听“光”指挥的玻璃
从分子创新到智能响应
“这是一款真正听从‘光’指挥的智能产品——在紫外光或短波可见光照射下,它会自动降低透光率并产生颜色变化;当光照减弱或消失,又能迅速恢复透明状态。”被业界称为“追光人”的朱为宏院士这样解读核心原理.。在他看来,“光”作为最基础的自然能源,兼具响应速度快、调控精度高的优势,是实现材料智能特性的理想“指挥官”。
这一创新并非偶然。依托团队在光致变色染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领域数十年的技术积淀——其相关研究成果曾获《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关注,项目组最终实现了高性能光致变色染料在节能玻璃领域的深度应用突破,完成从实验室技术到量产产品的关键跨越。
相较于传统同类产品,新一代变色玻璃的“革新性”体现在两大核心突破:内置自主研发的感光胶片如同建筑的“光控神经中枢”,可实时感知光线强度变化,将可见光透光率在4.5%至70%之间智能调节,实现“按需控光”;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与材料配比,产品抗老化耐候性与耐晒性能大幅提升,经实测具备优异的耐湿热、耐辐照与抗冲击特性,确保变色效果长期稳定。
成本低适用场景多
国产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实测数据显示,这款“智慧光盾”的紫外线阻隔率超99%,能有效保护人体皮肤与室内家具免受紫外线侵害。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无需依赖外部电源,安装流程与普通玻璃完全一致,大幅降低了应用门槛与维护成本。目前,项目已实现不同尺寸光响应变色玻璃胶片的规模化生产,最大宽幅可达150cm,可根据建筑、交通等不同场景需求定制生产。

从高铁车窗到汽车天窗,从商业建筑幕墙到家用落地窗,该产品凭借极强的兼容性实现“全场景适配”。在建筑领域应用时,它能通过动态调节日照进入量,夏季减少空调能耗,冬季保留太阳热能;在交通场景中,可自动削弱强光眩光,为驾乘人员提供清晰视野与舒适体验,真正实现“节能与体验双赢”。
“作为国内首款实现量产的光致变色玻璃,它不仅填补了本土技术空白,更在成本上形成绝对优势。”朱为宏院士介绍,相较于美国同类产品和主流电致变色技术,该产品成本显著降低,彻底改变了高端变色玻璃依赖进口、价格高昂的行业现状,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海拔4200米的西藏定日县森嘎村,这款产品经历了最严苛的“实战检验”。今年初春当地发生6.8级地震后,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将变色玻璃技术应用于灾后重建。面对强紫外线、冻土环境、狂风沙尘及剧烈昼夜温差的多重考验,“智慧光盾”表现出卓越的环境适应性,既让藏族群众的新家实现“冬暖夏凉”,更以持久稳定的性能保障了居住耐用性。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建筑节能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朱为宏院士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光响应变色玻璃,以“0能耗、高适配、长耐用、低成本”的核心优势,为建筑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更彰显了我国在功能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
记者 刘时玉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