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教育路 唱响强国志!2025年上海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主题活动打动人心,来看现场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5-09-11 13:32:59

9月10日晚,“奋进教育路 唱响强国志——2025年上海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主题活动”在上音歌剧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办,通过情景故事、微讲述、微报告、音乐微剧、情景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以“耕耘者之歌”“引航者之歌”“活力者之歌”“匠心者之歌”“播种者之歌”和“追梦者之歌”六个篇章,深情讴歌了上海教师队伍践行教育家精神、担当育人使命的感人故事,立体呈现了上海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和改革成效。

教师节主题活动现场

       初心如磐,用爱与坚守点亮育人之路

合唱《教师之歌——我心清澈》

强国之路,始于三尺讲台。开场微视频“我心清澈”,生动记录了人民教师的教育赤诚。无论是从教5年、15年,还是20年、30年、35年,他们都用静待花开的守望和坚持不懈的耕耘,努力托举每个学生的梦想。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军今年70岁,从教近35年,指导的研究生有129名。他的学生,甚至把恩师的关爱写进了新剧,这让陆军感动不已。经常有人问他:“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你在戏剧教育的岗位上坚持了这么长时间?”陆军说:“最重要的动力来自我的学生。”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上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了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四有”好教师队伍。

上海市徐汇区盛华幼儿园园长万蔚蕴讲述她的故事

上海市徐汇区盛华幼儿园园长万蔚蕴已经连续11年在教师节收到一位妈妈的感谢信,虽然孩子已经毕业8年,但是在孩子心中,幼儿园就是快乐家园。用万蔚蕴的话来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藏在孩子们踩进泥土的脚印里,藏在每一次弯腰发现的惊喜中。”这既是上海学前教育“幼有善育”的生动注脚,更是对“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幼儿园”承诺的坚定践行。

上海市闵行区浦汇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蕊讲述她的故事

上海市闵行区浦汇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蕊注重“五育融合”课程整体架构,以劳动教育为特色,学校专门开发了《劳动实践手册》和二十四节气图谱,深受学生欢迎。浦江学区成立了劳动教育基地,浦汇小学担任核心校,通过城乡携手、资源辐射,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学子。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卢俊威讲述他的故事

作为一名“00后”,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卢俊威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斩获全场唯一的“阿尔伯特·维达”大奖。已为人师的他是学生眼中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在他看来:“金牌会褪色,但流淌的汗水永远闪亮。放下奖牌,扛起责任!我要用这双手,在课堂上将更多大国匠心点亮。”

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讲述他和团队的故事

“四十年讲台,我最满意的作品,不仅是先进的金属网,更是我的学生。为国之重器织就‘天衣’,是成就。为强国梦织就人才之网,是根基。”陈南梁教授带领的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高性能特种针织及纺织柔性结构材料创新团队于近日入围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他心里,教书育人是一份沉甸甸的光荣使命,在育人实践中,他助力青年学子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强国实践,在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中书写青春答卷。

合唱《把未来点亮》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既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又在人生关键的“拔节孕穗期”陪伴学生砥砺奋进,让立德树人初心落地见效。

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张敏老师进行微讲述

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张敏在18年班主任生涯中,打造了特色“大拇指”班集体。她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了不起,鼓励每个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她认为班主任早已不只是一种职业,更是一场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

东华大学魏冰老师进行微讲述

东华大学魏冰是上海高校第一批开展网络微课实践研究的辅导员,她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相融,是学生们最信任的“心灵护士”。问及职业生涯的星辰大海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每一次学生带着困惑向我走来,又带着梦想奔赴未来,这点点星光就是我职业生涯的星辰大海。”

上海市共康中学吴晓云老师进行微讲述

上海市共康中学的吴晓云老师已从事班主任工作30年,其中23载光阴守在西藏班的讲台旁,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孩子。她深入雪域高原家访调研,探索出适合西藏班的“群体式”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在学生们心中,她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更是他们亲爱的“吴妈妈”。

同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李睿进行微讲述

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同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李睿,在九三阅兵现场观礼时饱含热泪。他曾带领学生分赴47座城市采访四百余位校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践行青春梦想。最令他自豪的是,他们中有19名学生选择和他一样当一名辅导员,去激励和影响更多的学生。

这些出现在“耕耘者之歌”“引航者之歌”篇章中的教师代表,来自不同学段。以他们为代表的上海教育工作者,坚持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以爱为犁耕耘万千梦想,用实践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是以心育心、以德育人的漫长耕耘。

改革赋能,以创新实践激发教育活力

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这一年,上海继续将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强国答卷的必答题,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克难奋进。

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校长沈洪讲述学校体育工作新探索

每周半天“快乐体育日”,每周设有高中体育跨学科融合课程,课后服务“体育菜单”可自主点单……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秉持“大健康”理念,建立了“体育课+大课间+早锻炼+特色体育活动”四维联动机制,让每天健康运动成为校园新常态。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班主任、数学老师金津津讲述她“跨界”的故事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班主任、数学老师金津津,积极践行“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的理念:一方面她“跨界”带领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每年引爆校园的“达超”足球联赛以及拔河、长绳、广播操等赛事。另一方面,她开发了《影响实心球投掷距离的探究》课程,用数学原理揭示学生扔实心球总是“差一点”的发力奥秘。

上海市民立中学教师孙亮讲述学校体育赛事体系

一池碧水如何激荡以体育人新浪潮?民立中学的答案是创新“游泳+N”赛事体系,以赛育人。学校以年度“博雅杯游泳赛”为核心引擎,带动校园班级体能对抗赛、健康达标趣味赛、游泳技能挑战赛等分层活动,让普及与提高并重、竞技与趣味融合,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怡讲述学校体育校内外一体化育人的故事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冰上普及课程,孵化人才组建花样队列滑、冰球梯队……学校打破围墙、整合资源,建立15分钟运动圈,使东方体育中心、浦东游泳馆、三林体育中心等成为孩子们的运动场地,形成了体育校内外一体化育人的新格局。

情景歌舞《青春运动场》

“活力者之歌”篇章中呈现的这些生动场景,背后是上海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深度探索。

合唱《给梦一双翅膀》

今年3月29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召开。为引导高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所需,主动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5所高校先行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广到全市高校。

主题活动现场,“匠心者之歌”篇章聚焦这一改革实践,展示了教育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上海样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打造48个微专业集群,将传统专业与微专业相结合,联袂申通地铁,创新分段赋能培养模式;被誉为“中国调香师的摇篮”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四双四改”破题,重构教育链,实现“作业变产品、车间即课堂”的教育转型;作为能源电力特色高校,上海电力大学通过“双元制”与“微专业”,四段驻企磨练实战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携手60家领军企业共育英才,推行阶梯式“工学交替”,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上海电机学院创建“六双四选”模式深度联动名企,打通“学生→现场工程师”蜕变之路。

资深行业企业专家进入高校担任产业导师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邵伟中,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研发首席技术官蒋丽刚,星环科技资深技术总监杨洪山,宝钢股份冷轧厂技能大师陈杰,上海锅炉厂能源部原副部长、上海电气集团首席技师金德华的身影也出现在这一篇章中,他们现在有个共同的身份——产业导师。这些资深行业企业专家分别在上述5所高校以此身份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设计和教学实施全过程。他们在学校的任职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岗位,而是兼具技术导师、产业顾问和资源整合者的复合角色,推动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匹配。这也意味着上海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按下了“加速键”。

找准教育强国建设改革攻坚的着力点,上海教育以蓬勃的改革创新实践,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服务战略,以教育力量书写担当答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海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担当强国使命为己任,将教育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全局,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教育担当。几十年来,上海架起对口帮扶的“连心桥”,打造科技赋能的“动力源”,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上海智慧”与“上海力量”。

合唱《亲爱的老师》

“播种者之歌”篇章再现了上海教育人跨越山海、托举梦想的动人图景

“播种者之歌”篇章以音乐微剧形式,再现了上海教育人跨越山海、托举梦想的动人图景。在西藏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这所西藏唯一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通过打造“世界屋脊上的大思政课”品牌,引领构建“纵跨学段、横跨学科”的一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新疆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被当地誉为“莎车大学”,22所上海高校“以校包系”精准对口帮扶,16位沪上专家携手39名青年教师构建“师徒结对”“团队带团队”帮扶机制;云南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创云南首个“高校+政府+中职”五级联动跨省共建办学体系,累计培训林下经济、电商直播等创新创业人才逾4000人次,成为武定职业教育的闪亮名片;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创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为高原学子点亮梦想,学校跻身首批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遵照中央部署,上海先后对口帮扶西藏、云南、新疆、青海等“7省22地州109县”,以及对口合作三明、六安两个革命老区。35年以来,一批批上海教育工作者接力奔赴,建起集教育帮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维度对口帮扶体系,积极推动帮扶地区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链条发展。上海在开展“输血”的同时更加注重“造血”,为对口地区教育均衡、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注入能量。

王振义、谢希德、汪品先、何积丰、庄松林、任忠鸣……这些闪亮的名字都出现在“追梦者之歌”篇章里。他们胸怀“国之大者”,与祖国同向同行,用毕生精力和模范言行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让一批批年轻学子树立研究信心、厚植为民情怀、坚定报国之志。

情景朗诵展现了上海高校科研团队对于教育家精神的薪火传承

在现场,大先生精神的薪火传承脉络格外鲜明,八支来自上海高校的科研团队依次登场,既是上海教育科技人才“传帮带”的生动缩影,更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理想的当代接力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领衔的血液学团队,复旦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团队,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团队,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三深”团队,华东师范大学可信软件与安全系统团队,上海大学材料、冶金学科团队,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学超级团队,上海创智学院团队。他们用情景朗诵的形式讲述他们遵循着大先生的足迹,在“创新药”“中国芯”“航天志”“海洋梦”“防护网”“冶金铸”“未来光”“智能造”等科技前沿与国家战略关键领域攻坚克难的故事,践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理想。

小组唱《星辰大海》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教育人也将以赤子之心、实干之风,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

教师宣誓仪式简短而庄重

“向您致敬,多回来看看”活动现场,中青年人才教师代表怀着诚挚的敬意为今年光荣退休的老教师们献上鲜花。随后他们并肩带领上海市新教师代表、师范生代表,完成了庄严而神圣的教师宣誓仪式。这也是上海教师节主题活动第一次由荣休教师带领新教师宣誓。简短而庄重的仪式,如同一束强光,让教育家精神的伟力在现场熠熠生辉。

中青年人才教师代表为今年光荣退休的老教师们献花

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上海篇章,上海正朝着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今年上海市教育大会吹响新号角,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出台,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作为首个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的省份,上海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启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设立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专项工作机制、实施上海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行动计划……同时,启动“上海高等教育重服务强贡献计划”,布局量子科技、智能医学等11个未来学科……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上海把教育强国建设“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教育强市建设“实景画”,以卓越实力托举民生期待,为强国建设注入磅礴动能。

强国之歌《最美答卷》

“吹起金色唢呐,辉映火树银花。祝福歌声响彻海角天涯,守望信仰灯塔,春晖寸心报答……”伴随着《最美答卷》的嘹亮歌声,本次主题活动圆满落幕。

本次主题活动生动展现了上海教师深耕课堂育人、扎根教育一线的奋进足迹。活动让尊师重教的暖流涌动全场,许多教师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每一次备课、每一堂讲授,把主题活动的澎湃激情转化为教书育人的扎实脚步,全力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壮阔实践。

文字:沈蔚

摄影:刘晓晶 谈乐达 何思哲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