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优计划”毕业生踏上讲台 理工科背景如何赋能中小学教育?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5-09-11 09:35:52

2023年7月,教育部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支持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历经两年多的培养,这个新学期,首批“国优计划”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非师范类专业出身的这些新教师,有着怎样的特点?浓厚的理工科背景,又会给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一起来看。

在上海市曹杨二中,“00后”教师王以,迎来了他踏上讲台的首个新学期。作为同济大学首届“国优计划”毕业生之一,王以有着计算机和教育学两个专业方向的双学位,也让他尝试探索将人工智能思维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既有深厚的教育情怀,也有扎实的理工科素养,这是“国优计划”毕业生鲜明的特点。同样是“00后”的郭宇峥,被学校予以重任,担当高一年级同济科创班的班主任。怎样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成为她一直在思考的重点。

相对于理工科素养,“半路出家”的“国优计划”学子,如何补齐在教育学方面的短板?为此,同济大学也与21所沪上中小学共建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同为首届毕业生的朱海宁,就有着多所学校的见习、研习、实习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今,作为化学教师的他,也琢磨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创设多样发展的机会。

同济大学首届“国优计划”毕业生共16人,其中11人选择从教,9人签约沪上中学。迎来职业生涯第一个教师节的新园丁们,也期待着在三尺讲台不断精进本领。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