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开课啦 | 开学季如何好好说话?亲子沟通像恒温泳池,平衡好温度与尺度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 许沁

时间:2025-09-02 10:24:28

很多时候,亲子间的矛盾不是不爱,而是话没说对:明明是关心,出口却成了指责;想表达理解,说出来却变成了说教……亲子沟通的质量往往决定了家庭关系的温度。怎样的亲子沟通,才是有效沟通?正值开学季,2025“特级教师开课啦”首讲,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上海市政治特级教师方培君教家长如何“好好说话”,把握好亲子沟通的温度与尺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政治特级教师方培君主讲

2025“特级教师开课啦”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新闻中心(上海教育电视台)承办。系列讲座围绕学生、家长、教师在成长和教育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展开,旨在为学生健康、全面和快乐成长提供专业、权威的公益指导。

学会“好好说话”

“我早就告诉你要努力,这次被我说中了吧,我就知道你考不好……”当孩子没考好,家长责怪之余,还逼着孩子承诺下次一定要考好。但如果家长换一种说法——“是不是有点难过?我们一起来看看哪里没做好!”这样的沟通,效果更好。

“说教”不等于“沟通”,“质问”不等于“关心”。在方培君看来,好好说话,是亲子沟通最基础、最关键的第一步,也是打开理解之门的钥匙。好好说话的核心,是把孩子当成一个“需要被尊重的独立个体”。“学会说话”是沟通的基础,有效沟通既要好好说话,更要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回应,达成共识”,比如:蹲下来听孩子说,少用命令式的“必须”“赶紧”,多给一些选择和解释的空间。当孩子感受到“我说的话被听见了”,沟通的大门才会真正打开,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为什么家长要特别关注亲子沟通?方培君坦言,高质量的亲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进而建立安全感与自我价值感,成年后更能形成独立、自信、有同理心的人格,应对挫折,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风险。

亲子沟通是家庭互动的主要场景,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基调,进而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状态,因此,亲子沟通是孩子学习“人际互动”的模板,父母用尊重、平等的方式沟通,孩子则会模仿这种模式,主动倾听朋友,清晰表达需求,通过共同讨论建立规则,形成自律习惯,未来在校园、职场中更易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把握温度与尺度

什么是亲子沟通的温度与尺度?“温度,即情感,既不冷漠,也不失控,让孩子愿意主动交流;尺度,则是边界,既不越界,也不缺位。”方培君认为,“有温度的沟通”不是无原则的讨好,而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被接纳”;“有尺度的沟通”不是冷漠地“讲道理”,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同时,明确底线和责任。

她举例说,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体现肢体语言的温度;家长不要说“你怎么又做错”,可以说“妈妈看到你这次努力了,我们一起看看哪里能改进”,从而展现语言的温度。又比如:给孩子选择权,但要划定范围——“你可以选穿蓝色或是灰色的衣服,但必须穿长袖”;允许孩子反驳,但要求“好好说话”——“你可以不同意妈妈的想法,但不能大喊大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自主空间——“你可以决定周末和同学去哪,但要告诉妈妈时间和地点”。

讲座现场

如何平衡亲子沟通的温度与尺度?真正的亲子沟通,既需要温度,让孩子感受到爱与理解,也需要尺度,帮孩子建立规则与边界,关键在于换位思考。当孩子犯错时,先给“温度”——“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再讲“尺度”——“但我们要一起承担后果,把打碎的杯子清理干净”;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先给“温度”——“你付出的努力,妈妈都看到了,真为你开心”,再讲“尺度”——“我们可以总结下这次做得好的地方,下次继续保持。”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也要避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防止沟通失去温度;放下“完美期待”,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遇到考试失利、偶尔叛逆,不要逼孩子做到100分,而是和孩子一起进步。父母还要学会“适时退场”,随着孩子成长,始终传递关爱,但逐渐放手,让孩子主动沟通。

“没有温度的‘尺度’像冰冷的围墙,没有尺度的‘温度’像泛滥的洪水。好的亲子沟通,应该像恒温泳池,既有舒适的温暖感,又有清晰的边界线。”方培君说。

学会倾听,适时肯定

作为家长,怎样在实践中提升沟通效能?方培君从教43年,也是一位90后孩子的妈妈。她建议家长亲子沟通时,好好说话、学会倾听、适时肯定、设定边界。

方培君提出亲子沟通建议

好好说话,避免绝对化表述,减少反问句攻击;学会倾听,专心、耐心地听孩子讲话,这是交流的一个首要的基础。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说话,即使有不同意见,慎重表达,或者另找时机沟通;交流时,适时给孩子肯定,对孩子是一个激励。家长不宜使用一些反面的语言加以评价或打断,如“胡说八道”“哪有的事”等,这会给交流带来伤害。在倾听孩子讲话的同时,即使孩子的话你不同意,也没必要以激烈的语言反驳,可以采用“哦,是吗”“这样啊”“真的”来表示肯定,这些问句、半开玩笑半惊讶的语气,先保持住孩子交流的积极性,如果孩子的观点确实有原则性的明显错误,家长找机会再谈自己的看法也不迟。

家长参与现场互动

讲座引起了现场家长的共鸣,在互动环节,听众纷纷提出亲子沟通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下期预告

█主题二:别让思维“卡壳”,告别焦虑学好数学

█主讲:数学特级教师张倬霖

张倬霖,上海市行知中学教师,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适合听众:初高中学生及其家长、教师

█讲课时间:2025年9月13日


图片来源:许沁、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