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5-09-01 20:05: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学年开启,沪上中小学结合“开学第一课”纷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了解抗战历史、感悟民族精神。“树德课堂·黄浦区红色周一大思政课”2025学年黄浦区“开学第一课”活动,今天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从文物展示到情景演绎,馆校合作让红色基因接续传承。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仪仗队护送着一个神秘的文物箱步入场中。箱子缓缓打开,展现在中小学生面前的,是一枚抗战时期新四军将士所佩戴的臂章。
不仅是见证珍贵文物、聆听抗战历程,在这堂走出校园的“开学第一课”上,学生们还自排自演讲述不同时期的党史故事。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学生们在情景演绎中重温历史,也赓续着红色血脉。
李梓萱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
张天翊 上海市卢湾中学学生
李元贺 上海市大同中学学生
作为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区,黄浦区有着140多处革命遗址、旧址、纪念设施。新学期,黄浦也将联合中共一大纪念馆深化推进“树德课堂·黄浦区红色周一大思政课”项目建设,让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武晓菲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教师
薛峰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 馆长
相关阅读
信仰之光照亮新学期 “开学第一课”沉浸式追忆烽火岁月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开学第一天,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以“全民抗战申城志,笃行报国学子情”为主题进行了开学第一课。师生们通过沉浸式课堂,共同追忆全民抗战的烽火岁月,在生动鲜活的故事中汲取信仰力量、厚植家国情怀。
95年后的今天,这所学校依旧承载着初心与信仰。开学第一天,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用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把孩子们带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语文教师龚思瑜从陈鹤琴的抗战故事讲起,分别从“历史回响:触摸淞沪抗战的上海记忆、校史寻光:抗战中的校园英雄群像、精神传承:从抗战精神到少年担当、校外实践:让抗战精神看得见做得到”四个角度展开,通过老物件、历史拼图、时空对话等形式,让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抗战精神。
吴思乐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学生
屠舟一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学生
学校还设计了一份“抗战精神践行清单”,帮助同学们把课堂上的感悟,转化为生活中的行动指南。
龚思瑜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在脚步中丈量历史,让红色记忆触手可及。由静安区党史研究室编制的《静安区红色旧(遗)址分布示意图》也在现场发布。该图以静安区内106处红色旧(遗)址为脉络,串联起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四行仓库等标志性场馆,并标注“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路线。
沙惠健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
相关阅读
“行走”的博物馆 “开放”的历史课 开学第一课筑牢学生文化自信
为进一步筑牢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今天上午 ,上海市建平实验张江中学以“行走的博物馆,开放的历史课”为主题,举行开学典礼暨“国宝守护·传承有我”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博物馆连线、现场互动等丰富的形式,在展现馆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的同时,也勉励学生将文化自信融入守护国宝、传承文明的实际行动,为新学期注入精神力量。
在开学第一课现场,来自殷墟博物馆的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打破空间边界的历史课。从中国研究甲骨文第一人王懿荣的故事,到现场实时连线殷墟博物馆讲解员聆听考古发掘经历和文物价值。以文物为纽带,这堂串联历史、艺术、科技、德育的第一课也为同学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张云风 上海市建平实验张江中学学生
沈芝毓 上海市建平实验张江中学学生
朱子蕙 上海市建平实验张江中学学生发展处主任
让文物成为教育的鲜活教材,在博物馆这所“大学校”里真正构筑起青少年的心灵课堂。开学典礼上,“国宝守护、传承有我”项目正式启动,国宝文物复制品捐赠仪式同步举行。馆校间的紧密合作,也为同学们搭建起了触摸历史的桥梁,让文化自信进一步浸润少年心间。从历史中汲取精神的养分,面对正式开启的新学年,同学们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目标。
张淑艳 上海市建平实验张江中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