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5-08-11 11:30:05
清晨的洱源县松曲村,碧波荡漾的水田间,农户们正熟练地采摘着朵朵洁白清新的海菜花。短短数小时后,这些带着高原湖泊清冽气息的时鲜,经过特殊保鲜处理,已跨越千里,于傍晚时分抵达上海市民的餐桌。
从云南洱海到繁华都市的快速旅程,背后是上海交通大学以科技与智慧为海菜花产业注入的澎湃新动能。近日,洱海之畔又传来好消息——上海交大科研团队以海菜的花头为原料,创新推出了“海菜爽”零食,同时利用花茎开发了“海菜花茶”,未来还将提取花粉制作功能性补充剂,进一步提高海菜花的附加值。
科技破局:从3天到12天的保鲜革命
曾几何时,娇嫩的海菜花保鲜期仅有短短3天,犹如一道无形的天堑,将这份来自洱源的自然馈赠牢牢困锁于云南境内。走出大山,走向广阔市场,一度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海交通大学以科技之力撬动了困局。通过设立洱源专家工作站、高原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等平台,一批批交大专家扎根洱源,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最终攻克了海菜花保鲜的“卡脖子”难题,研发出气调保鲜技术,成功将保鲜期延长至12天。这项突破成功打通了海菜花出滇的物流瓶颈,使得海菜花有了走向全国的“底气”。
科技赋能不止于此。依托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设立的海菜花产业生态研究中心,如同驻守在洱源的“生态哨兵”,持续对种植区水质进行精细监测与分析,为海菜花这一“水质试金石”提供优良水环境的坚实保障。生态环境专家们频繁深入基地,将前沿理念与本土实践融合,为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智慧活水。
全链赋能:从试验田到大市场的产业跃升
科技突破为海菜花插上了飞出高原的翅膀,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则是其真正扎根市场的根基。如何让海菜花从“小众野菜”变成“富民产业”?上海交大创新性地打造了“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交大智慧”的协作模式,打通了海菜花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
在松曲村,由交大孵化引入的校友企业洱源兆泓农业科技公司,建成了300亩生机勃勃的海菜花种植培育试验基地,未来还将扩展至2000亩。崭新的标准化厂房内,自动包装生产线高效运转,交大的专利保鲜技术在这里转化为一盒盒锁住新鲜、标准统一的产品。截至目前,企业已在洱源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累计为当地群众创造灵活就业岗位超4000人次,产业富民效应日益显现。
在市场端,上海交大积极牵线搭桥,促成洱源县与实力雄厚的上海蔬菜集团成功“牵手”。双方共建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和洱源县海菜花生产基地,并签订统一采购协议,为海菜花构建起稳定可靠的高端市场通道。
“其实,海菜花刚进入上海市场时,商家代售意愿很低,因为大家不知道这花怎么吃!”洱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上海交通大学挂职干部许勇笑道。为此,团队策划了海菜花创意烹饪短视频征集活动,还让洱源海菜花登上了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餐饮业博览会的舞台。2024年,它跻身第二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成为云南绿色农业的新名片。
山海情深:从实验室到心田的文化滋养
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远不止于产业与技术的单向输出,更是一场深度融合、双向滋养的实践。学校将洱源变成了一个生动的"育人课堂",引领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学校农学、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们奔赴洱源,在生态治理一线、在海菜花研发基地,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这份来自土地的厚重,凝结于专著《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字里行间弘扬着新时代科学家与教育家精神的璀璨光芒。更令人动容的是,学子们将这份感悟搬上舞台,排演原创话剧《海菜花开》。通过“大学生演大先生”的独特形式,科学与艺术交融,大师们对家国的深情与坚守,在沉浸式的演绎中直抵新时代青年的心灵深处。
上海交大长期倾力支持洱源生态治理与海菜花产业发展的动人故事,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洱源海菜花产业被盛赞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实践;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中,高度肯定了洱源绿色产业发展及交大帮扶实效;交大选报的《湖下莲动,海上花开》项目,成功获评教育部第九届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影响力持续扩大。
未来可期:共绘绿水青山价值转化新图景
浦江洱海一线牵。2012年,上海交大跨越山海千里与洱源建立定点帮扶结对关系。十多年来,上海交大始终坚持“扶智为主、全力而为”原则,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教育等优势,开展全方位精准帮扶,用真情实意助力洱源脱贫攻坚,用技术和人才助推洱源乡村振兴。
“能够将实验室的技术在产业中应用和转化,带动洱源的海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令我们非常高兴,希望接下来海菜加工产品的落地生产能够进一步助力洱源乡村振兴。”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岳进表示,上海交大将持续深化帮扶,助力洱源扩大海菜花种植规模,并推进海菜花精深加工,创新开发海菜花酱菜、海菜花茶、海菜花超微粉、海菜花浆体等系列产品,为各类健康食品和饮品提供核心组分,进一步挖掘市场消费潜力。按照规划,至2028年,全县海菜花种植面积将达2万亩,年产值有望突破6亿元。
更令人期待的是,未来,上海崇明岛或将出现一个集生态观赏、休闲旅游、美食品鉴于一体的“海菜花主题基地”——这是上海交大与上海光明集团酝酿的新计划。届时,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市民不仅能品尝洱源美味,还能近距离感受这份“滇西生态礼物”的魅力。
洱海源头,海菜花在清澈的水波中摇曳生姿;黄浦江畔,科技的种子在协作的土壤里开花结果。上海交通大学以科技为笔,智慧为墨,在滇西大地上深情书写着高校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篇章。每一朵绽放的海菜花,都凝结着跨越山海的科技力量与赤子情怀,见证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铺展着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
记者 程媛媛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