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5-08-06 21:08:44
当自制AI主题曲《势不可挡》的节拍点燃现场,147位“梦想少年”用AI技术重构历史叙事、用媒介思维剖析社会热点。日前,第六届长三角青少年媒介素养文化创新活动嘉年华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开展。“AI不设限,少年敢破界”,来自长三角的高校专家、校长与媒体代表齐聚,共同见证青少年如何以创新突破技术与思维的边界,让AI与媒介成为青少年传播好声音的有效方式。
少年破界实践
以AI为笔,以媒介为径
活动中,新闻时评营的少年们以“外卖大战”为切口,展现了用媒介思维破界分析的能力。他们不仅整合了平台代表“恶性竞争无赢家”的感慨、商家“中小餐饮难承补贴之重”的无奈、骑手“高收入藏高风险”的困境,更跳出单一视角,用数据与逻辑揭示价格战背后的行业生态困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对此点赞,这种“不简单下结论、从实际调研出发”的思辨方式,正是AI时代少年突破表层认知、实现深度思考的破界体现。
AIGC营的《微光·星火·回响——和平之旅》则让技术破界成为可能。同学们让AI生成的虚拟历史形象与原创吉祥物对话,将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宏大叙事转化为沉浸式体验。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副校长吴顺军认为,这种“用AI传递正能量”的创作,打破了技术工具与历史情感的隔阂,让“和平”主题在跨时空对话中焕发新的感染力——这正是少年们对“AI不设限”的鲜活诠释。
项目化学习营的TED演讲直击AI时代的三大命题,每个观点都紧扣“破界”内核。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的程洋通过实验证明AI可成为谣言放大器,却也强调“破界需先守真”,呼吁以批判思维对抗技术滥用;上师嘉高的何棂彧提出“让非遗坐上流量快车”,计划用炫酷特效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圈层壁垒;上海市致远中学的韩亦杰则让AI技术突破“冰冷代码”的界限,设计的“银龄心晴云管家”系统,用三级预警机制让科技充满人文温度。
上海市特级校长、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校长姚凤也点赞了这种“技术与红色文化传承结合”的实践,认为少年们在拥抱AI时,始终坚守着“人文价值不可破”的底线,这正是破界的真谛。
全媒体营的《校园电视台拍摄速通指南》展现了媒介技术的破界应用。导演耿萱睿分享了AI如何帮团队“对齐分镜颗粒度”的经历——当手绘分镜因理解偏差受阻时,AI生成的标准化画面参考,让跨岗位协作效率大幅提升。苏州市青少年美育协会会长华露感叹,这种“用AI解决实际创作难题”的尝试,恰恰证明了少年们已突破对技术的依赖,转而成为驾驭技术的创新者。
跨界视角共鸣
以洞见为镜,照见破界深意
现场的专家更是从深层解读了少年实践与主题的关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谢静教授说道,同学们的作品“完美平衡创造性与批判性”——比如AIGC营用技术活化历史,是创造性的破界;新闻时评营质疑外卖大战的合理性,是批判性的破界。她特别提出“反向拆解AI知识路径”的思考,呼应了“敢破界”不仅是运用技术,更要理解技术本质的深意。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专家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张伯安从活动演进的视角感慨:从第一届“会看”媒介到本届“会创”AI内容,少年们的成长轨迹正是“破界”的最佳注脚。他强调,“AI不设限”绝非无底线创新,项目化学习营将技术与红色文化结合的实践,恰恰体现了“破界需有价值锚点”——这与活动主题中“敢破界”的责任意识高度契合。
这些少年的探索证明:AI时代的媒介素养,不在于技术多先进,而在于能否用创新突破思维的墙、用责任守住价值的线。
主办方表示,当长三角的青春力量以“不设限”的勇气探索,以“敢破界”的智慧前行,AI与媒介的未来,必将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记者 刘时玉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