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5-07-15 14:36:51
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国内外140多所高校和机构的300余名学员精神饱满地参加到第十四期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外交部国际司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支持、华东政法大学承办,是国际人才培育的一项盛会。
共话国际人才使命担当
大屏幕上光影流转——既有往届项目中珍贵画面,也有华政校园里师生研讨国际规则的专注场景。“这不仅是一场培训,更是一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搭建。”坐在前排的学员轻声感叹。
“国际社会要重温联合国成立初心。中国追求和平安全、推进共同发展、倡导开放包容、践行多边合作,为全球治理做出积极贡献。”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胡文丽强调,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当前单边主义、强权霸凌严重冲击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各国应重振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她指出,当前国际组织中中国籍职员人数、级别与中国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希望学员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能力建设,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外交部国际司公使蒋端表示,联合国承载着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殷切期望和不懈追求,变乱交织的世界需要并期待中方为世界和平担当、为共同发展尽责。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是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培训内容和形式极具针对性,“希望学员们把握世界大势,增强斗争本领,提升专业素养,争取早日进入国际公务员队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姜炜介绍了我国国际职员具体情况,他表示,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我国国际职员队伍现状与我国最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一是人数增长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二是级别相对较低,三是结构有待优化。”他希望更多青年投身国际组织,将个人价值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结合,“让本期项目成为国际公务员之旅的起点”。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凯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在国际法领域的历史底蕴及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开创性探索。他希望学员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聚焦提升专业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国际法律运用能力,掌握国际组织知识、锻炼沟通协调技能、培养跨领域合作意识、建立同窗人脉网络,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出席本次活动开幕式地有前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前驻西班牙兼安道尔大使吴海涛、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杨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选培部副主任杨立国等。开幕式油中国联合国协会处长凤飞主持。
中国青年与全球治理的“双向奔赴”
在华东政法大学“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石前,全体嘉宾与学员合影留念。镜头里,经验丰富的外交官与青春洋溢的学员并肩而立、亲切交流,学员们眼神中跃动着期待与信心——这张合影,既是本届培训的起点,更是中国青年与全球治理的一次“双向奔赴”。
“我一直梦想成为联合国的法律事务官员。”有的学员激动地说道,“今天听到课程培养体系介绍,看到课程表上的‘实战课’‘模拟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实践环节,我更有信心了!”
据了解,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创办于2011年,旨在为国家培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未来八天里,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多边领域资深外交官、专家学者、青年导师将围绕国际形势、中国多边外交、联合国热点问题授课,还将举行无领导小组英文讨论。
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华政始终以“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为目标,近年来更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引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成为国内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标杆。华政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涉外法治学院和普通法学术中心,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人工智能与法学、数字经济与公共管理等交叉学科发展,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
此外,该校还注重课程与实务融合,立项建设11门涉外法治核心课程,引入涉外法律专家参与授课,实现“教学链”与“实务链”无缝衔接,并与国际组织签订合作协议,与涉外律所、国际机构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实务需求。
校方表示,此次国际公务员培训班的举办,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开放办学的又一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为全球治理输送更多“懂中国、通世界”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法治动能。
记者 刘时玉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