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名全球幼教同仁聚首申城,共话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幼教创新实践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颜惠芳

时间:2025-07-11 17:17:00

7月10日下午,2025年环太平洋地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PECERA)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新时代的幼儿教育:课程与教学法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环太平洋地区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幼教领域学者、实践者与政策制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化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幼教创新实践的新路径。

大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师范大学主办,香港教育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协办,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承办,为全球幼教同仁搭建了深度对话与合作的高端平台。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盛会落户上海师大,既是对其学前教育学科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搭建了中国与全球学前教育对话的桥梁,期待大会成为融通中外的学术高地、实践创新的展示窗口和青年学者成长的舞台。

在致辞中,环太平洋地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董事会主席北野幸子感谢上海人民与所有幼教同仁为本次盛会及PECERA发展所做的贡献。她强调,PECERA是幼教研究者交流的宝贵平台,同仁们怀揣对儿童的挚爱共同致力于改善其福祉,希望本次会议能成为建立学术友谊、收获丰硕成果的契机。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振峰以“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幼儿园,呵护每一名幼儿快乐成长”为题作开幕式报告。据介绍,上海正着力构建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以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引领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海于2022年出台了全国首部将0-3岁托育和3-6岁学前教育整合立法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了市托幼和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强保教队伍建设;并重视开展对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指导。2023年,上海启动了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攻坚行动,各级政府转变学前教育发展思路、积极转变评价方式和发展驱动模式、推动集团化办园,激发和成就每一所幼儿园。此外,上海在引导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方面也做出了诸多探索:以“幼儿发展优先”的理念引领保育教育;保障幼儿在园户外2小时活动的时间和质量;科学优化幼儿的活动空间;推进教养医结合强化保育教育的科学性;开展数智化赋能保育教育的循证实践。杨振峰副主任对上海幼教方案和实践经验的介绍为全球幼教改革提供了中国智慧。

开幕式后,首场主旨报告由环太平洋地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中国分会创始主席朱家雄主讲,主题为“AI在中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他聚焦“AI应用能为幼教做什么”“如何选择经训练的AI工具”“如何处理教师、幼儿与AI app的互动关系” 三大核心问题,强调最重要的问题是通过培训为园长和教师赋能,让AI更好服务于幼教实践。

随后,第一场研讨会“培育未来:全球化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本土创新实践”如期举行,由香港教育大学李辉教授主持。香港教育大学刘怡虹副教授分享了“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参与模式及其教育效能”的实证研究,指出中国家长对子女学业期望更高、参与积极性更强,这种家校协同模式能有效助力幼儿应对衔接挑战;香港中文大学梁洁滢副教授围绕“香港幼儿园视觉艺术教育”展开探讨,揭示教师在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尤其关注数字工具整合对教学法知识的新要求;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珊迪・黄教授则指出全球幼教领域存在从业者短缺、专业标准缺失、职业倦怠率高等问题,呼吁研究者、教育者与政策制定者协同设计解决方案;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林安希子副教授围绕“日本幼儿园的三时代镜像:1984、2002与2022”展开交流,她通过对比三个时代拍摄的幼儿园日常影像发现,尽管面临少子化、预算削减等社会环境巨变,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仍存在大量连续性话语与行为模式。

主旨报告气氛热烈,研讨会互动踊跃,东西方教育智慧的碰撞为未来幼教发展开拓了创新路径,充分彰显了全球幼教同仁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行动力。

学术报告会后,与会嘉宾还共同欣赏了上海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的艺术作品以及精彩的师生文艺汇演,让全球幼教专家直观感受到教育实践的鲜活成果。这场跨越文化的艺术交流为首日议程画上温馨而富有意义的句点。

据悉,本次大会议程丰富,包含4场主旨演讲、2场国际专题研讨、36个平行分论坛、2场海报展示及1个学术工作坊,并邀请嘉宾参访5所上海幼儿园,深入探究学前教育热点问题与前沿趋势,为推动全球学前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架起“全球与本土”的沟通桥梁,共同推动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记者 颜惠芳

学校供图


责任编辑:颜惠芳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