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5-07-07 11:30:10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7月4日下午,2025年上海财经大学“千企调查”首发活动在临港新片区正式启动,首场调研走进上海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上财党委书记许涛带队,师生代表与临港新片区及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实地了解智能制造发展新趋势,共同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
本次调研活动由来自会计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及国际教育学院的20名学生参与,涵盖本硕博各学段,组成了一支跨学科、多层次的调研队伍,充分体现了“千企调查”项目交叉融合、协同育人的特色。
深耕“千企调查”
以实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千企调查”项目自2024年首期启动以来,200余名上财学子组成23支调研小分队,奔赴长三角地区10余座城市,对30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深度走访。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学术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提升了财经类高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2025年,“千企调查”继续秉承“走千企,访万岗,读中国”的核心理念,聚焦“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和“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两大主题,服务临港新片区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走进企业、走向一线。项目进一步创新调查方式方法,致力于打造“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财经类人才理解市场逻辑、把握企业实情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走进智能制造前沿
洞察企业发展脉动
新松集团在上海的主要业务包括中科新松智能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两大业务板块。作为首发调研企业,上海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展现出我国智能制造的强劲脉搏。在新松临港产业基地的调研过程中,上财师生一行先后参观了企业展厅、研发空间与智能制造车间,实地感受新一代机器人产品的先进技术和应用场景。在讲解与展示环节,企业代表详细介绍了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情况,并分享了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在国内多个首创项目中的成功经验。
上财会计学院副院长周波表示:“通过对该公司的实地参访与调研,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最前沿动力。在新松的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协作机器人生产车间,我看到了新质生产力的鲜活范例。通过与企业高管团队的访谈,我对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对中国制造的力量深信不疑。临港作为中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战略功能区,正吸引无数像新松这样的优秀企业作为其走向国际的重要平台。”
“上海新松机器人为客户提供集‘核心制造技术开发、工艺流程研究及系统规划’于一体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助力国家的产业升级与发展。从展示中心的技术成果,到车间的人才协作实践,再到数智化生态的构建,每个环节都印证着新松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辐射全产业链,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的思路。”来自商学院的徐梦涵同学这样分享她的调研体会。
校地企联动
助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座谈环节中,临港新片区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处)部长蒋静、党建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卓望,上海新松管理中心总经理范文、技术中心总经理李慎颖等企业与管委会代表与上财一行进行深入交流。各方围绕“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路径”等主题展开探讨,一致认为“千企调查”项目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了范式样板。
“就像工业革命初期发明蒸汽机一样,先进设备的研发需要大规模的投入,但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先进设备应用场景并不是非常广泛……这就需要人和企业的毅力和坚持,这也是我最佩服新松和其他千千万万科技企业的一点。”经济学院硕博研究生刘陈弘毅感叹道,他希望未来能以研究者的身份,为企业创新赋能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曹黎娟谈到,“千企调查”是学校打造服务国家战略融合式特色党建有效载体,是推动区域化党建联建走深走实的创新路径。今年“千企调查”选题聚焦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架构,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助力临港新片区党工委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的有力举措。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专题调研,做好数据排摸,了解党员与群众需求,为临港新片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有的放矢提供决策依据。
许涛表示,选择临港新片区作为2025年“千企调查”主阵地,主要基于三重考虑:一是临港作为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新时代改革开放前沿,聚焦新片区是直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二是临港作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产业集聚的科技创新“试验田”,汇聚了大量活力充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最鲜活、典型的研究样本库;三是依托学校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持续深化与临港产业生态的融合,拓展育人阵地。今年学生报名参与“千企调查”的热情高涨,目前已有超过450名本硕博学生报名,推动实现财经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