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2-10-12 19:00:00
12日下午,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这也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空间站度过4个月多的太空生活后,首次太空开课。本次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与以往不同,不光是“主讲老师”由神十四航天员乘组首次担任,授课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
在开始科学课之前,航天员陈冬和刘洋带领大家参观了新教室:问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个实验舱段,具有完整的环控生保系统和基本生活设施。其中睡眠区为将来乘组在轨轮换提供保障。除了展示新教室,航天员为同学们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学习任务单 科学氛围感
跟随“天宫课堂”探索宇宙新知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开讲,对于校园里的孩子们来说,不仅是一次宇宙探索之旅,也是一次航天知识的科普学习。在上海市古美学校,中学生们通过社团活动和沉浸式课堂,领略天地差异,感悟科学奇妙,点燃航天梦想。
在上海市古美学校,航空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一个个模型火箭上,记录了孩子们想对太空说的话。
为了用好“天宫课堂”提供的真实情境,任课老师还精心设计了一份学习任务单,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思考,深入分析实验背后的原理,并将所思所感记录下来。
特别的“天宫课堂”,对青少年来说也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科学课。在充满科学氛围感的班级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天宫课堂”直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太空实验,让中学生们对于学科学习也有了新的感悟。
太空实验让人意犹未尽,天地之间的精彩互动还在延续。据了解,上海市古美学校后续还将扩大“天宫课堂”的学习效应,在课程活动中融入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校园变身“航天馆”课堂搬到“太空中”
“我的太空梦”留言板、火箭、行星……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校园中充满了航天元素。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沉浸在探索宇宙的氛围中,学校的老师们精心布置,做足预热。
随着天宫课堂的开讲,航天员们在太空为孩子们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水球变“懒”等实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天空课堂还首次展示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
天地实验的显著差异、清晰的科学原理、直观生动的视觉效果,激发起孩子们了解航天知识,掌握科学原理的欲望。
奇妙的“太空之旅”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老师们也将通过教研讨论,将“天宫课堂”带来的思考启发,化为更多的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