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闵行教育
时间:2021-11-17 14:24:44
多年来,闵行区积极开展小学生“放学后看护”工作。“双减”新政落地后,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原有课后服务工作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方案,不折不扣做好“5+2”课后服务。
开学两个多月,新政带来了不少新气象:孩子们的作业少了,睡眠时间和运动时间增多了,来往于辅导班的奔波也停歇了……孩子们欣喜之余,也伴随着家长们的焦虑,学习质量如何保证?课后服务能否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今天,让我们走进校园,看看“双减”新政下学校为“课后服务”做了些什么?
积极家校沟通 达成育人理念共识
实验小学
为进一步提升“双减”政策的实施成效,学校召开了四校区分年级全体家长会,精心录制专题视频,分别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视角,对“双减”背景下如何更新育人观念及变革教育教学行为作了引导交流。
各班级就“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要求的变化做了说明。
本次家长会有效解读了“双减”政策实施的意义和举措,消除家长顾虑,给予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引领。
紫竹小学
基于问卷需求,定制兴趣课程。为了解决家长现实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先后两次下发家长问卷调查,不断丰富课后服务的数量,调整课后服务的内容,目前为学生私人定制共计118门兴趣课程。
立足放学实际,家校制定计划。为了帮助家长和孩子明晰每天课后活动内容、放学时间及放学地点,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亲子合作制订“我的课后服务课程时间表”。
缓解学校压力,家长参与管理。家委会就点心和放学护导等实际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并主动参与到放学护导工作。
提升教学质量 优化作业减量提质
实验西校
落实“双减”要求,优化作业控量提质。建立三级作业公示制度,按要求控制作业量。
教研组开学前完成学期作业规划,包括常规作业+特色作业,在全校公示一学期。备课组周一完成每周作业预设,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在年级组公示一周。学科教师每天将课后作业公示于班级作业栏。各项作业备注完成时长。各班设立作业监测员,随时预警作业量。单科作业时长超标则向该学科老师发出预警,整体作业时长超标则向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发出预警。教导处每月召开监测员例会,及时掌握作业情况,依托作业管理微技术,提升作业管理质量。全体教师研究作业,撰写作业管理微技术案例,反思作业的设计、布置、收缴、批改、反馈、辅导等环节,形成好经验辐射全校。
学校奖励开展作业校本研修,编制校本作业。目前,学校八九年级已完成校本作业编制,为作业的控量提质打下基础。
拓展服务渠道 丰富学校课程内容
申莘小学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依托“申小娃”城市学校少年宫,整合多方资源,引进小荧星艺术团、乐奕围棋、活达足球俱乐部、力瀚科学等优质课程引入学校,聘请专业教练老师和学校艺科体老师共同为学生提供“民族舞”“武术”“魔方世界”“打击乐”“无人机”等24门课程。
学生自主选择各类课程,采用走班混龄的合作学习实践模式。学校严格过程管理,确保课程质量。丰富多彩的课程使学生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长”,让课后时光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莘松中学
学校减少了学科性、应试性、被动式等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实践性、创新性、主动性学习活动,开设了各项特色项目化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课后生活。
“梦想小屋”创业大亨项目实践活动,从课程引进、到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既给师生带来很大挑战,也给师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未来工程师”项目等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渗透劳动意识,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工匠……继前两届获得佳绩后,莘松中学“梦想小屋”创业团队在2021校园企业家全国展评活动中获得特等奖。
为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未来的“五实”学生,学校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用科技特色引领学校的发展。
协和尚音
学校以“全员导师制”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提出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孩子们的“运动导师”。
导师们通过课堂、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会HOUSE等,给学生提供展示体育才华的舞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
“尚音运动导师”还与家长积极沟通,有针对性地规划适合学生的运动时间及锻炼内容。孩子们从“导师”身上感受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识到了体质健康管理的重要,学业压力得到了疏解,成长信心得到了增强。尚音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双减”背景下“全员导师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后勤保障 关注学生健康安全
华星小学
考虑到孩子们在校时间延长,傍晚容易饿肚子,经学校校务会议多次讨论决定,为有需求的孩子们提供课后点心服务。
每天下午2点开始食堂不复原本的寂静,传出热火朝天的锅碗瓢盆声,是工作人员正在为孩子准备当日健康美味的点心。
根据营养搭配需求,自制干、湿点心套餐,干点为中式或西式点心,湿点为汤羹类。点心采用专用餐盒,独立包装,专人负责控制及测量点心温度,保证点心食用时触感温度在40~50摄氏度之间。
香喷喷的小点心为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一个小小的举措受到了家长们一致好评。课后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了服务惠及学生和家长,让教育更有“温度”。
莘松小学
学校与时俱进,主动应对季节的变化带来的安全问题。校长室、课程部、学工部与服务保障部门一同巡视校园,实地查看灯光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并提交校务会议讨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着手落实亮灯工程。现在,校门口的放学公示板前安装了照明灯,方便家长及时了解社团、班级放学情况。
篮球场新装了照明灯,让孩子们不必摸黑打球,为强身健体提供良好的环境;走廊、楼梯、大厅换上了新灯,提升了亮度,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校门外的微笑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开启夜景模式的莘松校园,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放学路,更温暖了家长心。
闵行区义务教育各校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新政要求,在扎实推进过程中,定期征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完善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对“双减”工作的支持度以及家长、学生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