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师节专题
多年前一次被螳螂叮咬的意外,让充满好奇心的沈烁与螳螂结下了不解之缘。凭借从小对各类昆虫的喜爱,他不断深入野外探究,不仅发现了未知螳螂品种,更是通过日复一日的饲养观察,形成课题报告,在填补该螳螂资料空缺的同时,提倡环境保护。今天的美德少年系列报道,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尊重自然的好少年。
2024-05-08
2022年,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上拿到首枚金牌。创造历史的邵茹鹏,原本是个门外汉。夺冠后,有媒体称他为“上海鲁班”,邵茹鹏连忙摆手:“这块金牌只能说是一个阶段中取得的比较好的成绩,我还需要持续学习和练习。”走下赛场,他回到母校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教师,他经常告诉学生,“有了勤奋和热爱,再加上好心态,大家都可以复制冠军之路”。
2024-05-06
从夺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金牌,到备战第27届世界技能大赛,22岁的朱俊峰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发起冲击。接过前辈手中传承的接力棒,这位匠心传承的继任者,也在不久前荣获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2024-05-06
当13岁的你,得知母亲患上恶性血液疾病,只有骨髓移植才有治愈的可能,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对上海市蒙山中学初一学生李王喆来说,他只有一句话,“用我的,我要救妈妈”。今天的美德少年系列报道,让我们首先走近这位捐髓救母的小小男子汉。
2024-05-06
今年获得美德少年勤学创新奖项的是来自上海市鞍山初级中学初二学生吴增阳。小小年纪已经手握两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而所有的发明创造均来源于吴增阳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以及服务社会的初心。
2024-05-06
1932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宝山创办“山海工学团”,首次提出“小先生制”,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理念也被承袭至今。在上海民办华曜宝山实验学校,就有这样一位金牌“社区小先生”,他热衷公益,勤于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最光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美德少年“热爱劳动奖”的获得者——杨佳瑞。
2024-05-03
《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到2025年)》提出,推动儿童参与公共事务,拓宽儿童参与渠道与方式,用好人民建议征集、基层立法联系点、红领巾理事会等平台,扩大儿童参与的覆盖面和代表性。来自上海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钱乐潆,就通过亲身实践和行动,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积极建言献策。今天的美德少年系列报道,我们来认识这位“热心公益好少年”。
2024-05-06
作为一位从小热爱自然、践行绿色低碳的“环保小卫士”,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东校的温悦宁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动手设计了废物再利用小装置,并通过数据研究和查阅资料,撰写了基于激光能量转换的混合空间太阳能电站等相关方案的报告,在实践和研究中,畅想未来绿色生活的新方案。
2024-05-06
这是一个平常的训练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体育馆,蒋熙伉正跟随体操教练做着热身准备。今年上八年级的他,从8岁起开始接触特奥项目,最先练习的就是体操,吊环、单杠、双杠、鞍马,他一个又一个专项接续去攻克。在体操运动中,无论是基础体能练习,还是举腿、飞行、摆浪、落地等等技术动作的完成,都非常依赖双手的抓取和支撑,而手掌上磨出茧子,则是属于运动员的荣耀勋章。
2024-05-02
4月26日上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23届校友林昊在上海市长海医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林昊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二工大学子的大爱与担当,为一名白血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他也成为学校第16例、上海市第6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原创
2024-04-29
她“跨界”科研,持续深耕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她是个“闲不住”的热心人,走进社区、企业和校园,开展食品安全科普讲座……走到哪里,哪里亮,她就是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常雅宁教授。从教25年来,常雅宁始终保持着那份温柔与坚韧,立足岗位、默默耕耘,点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并于日前荣获2023年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2024-04-28
一位民办教育“出身”的校长,在过去20多年间曾三度领衔“创校”,如今却兼任一所家门口普通公办初中的“掌门”。她正是协和教育总校长卢慧文。从民办学校到公办学校,这位“跨界”的校长究竟如何面对她人生中的这一次全新经历?在办学中又有什么思考?
2024-04-28
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入选教师299人,上海闵行区浦汇小学的朱一凡、奉贤区曙光中学的陈嘉康入选。跟着小编一起,看看两位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
原创
2024-04-18
这两天,在上海市航华中学,一位男教师跳水救人的事迹受到了不少同学和老师的关注。被救下的高先生来到了航华中学,向自己的救命恩人陆利兵老师表达了感谢。
2024-04-17
“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同济大学杰出校友俞鸿儒。
2024-04-10
30多年来,赵玲参加了大型聚酯国产化、柔性化、高性能化的一系列重要研发工作,见证了中国从聚酯技术引进到自主国产,进一步发展为世界产量最大和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国,也让她在日复一日地坚持聚合物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研发后收获一路璀璨。“小小的分子,聚合着大大的梦想。而我们的梦想,就是让中国成为聚合物新材料技术全球领先的国家。”赵玲说。
原创
2024-04-09
作为长期参与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合作的亲历者,俞立中有着独特的经历: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海外留学生,在任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后,又担任了中美合作举办的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的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的首任校长。
2024-03-18
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为家乡发展探新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肖睿成在近3年的时间里,带领团队走遍了贵州省9个非遗资源富集地区,走访考察非遗作坊300余户,用互联网平台推动产品销售转化,使精巧的苗族非遗从银匠的桌前飞向“云端”,带动3000余名手艺人就业增收。
2024-02-28
用一个词形容中国科学院新科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那一定是“跨界”。他在物理学领域被同行所熟知的三个梦,都是对“跨界”的注解——主持在上海光源建成了一条指标先进且高效高产的用户线站“梦之线”;推动世界上亮度最高的“梦之环”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规划和建设;领衔怀柔科学城这个“梦之城”的规划并参与建设。一位物理学家,实现了三个规划设计的梦。
2024-02-23
1月8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20届校友洪筱天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白血病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大爱和担当。她也成为2024年上海市第1例,累计第606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第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原创
2024-01-10
新闻网微信
人文行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