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⑧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金山区教育局 王致贤

时间:2025-09-10 13:10:53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近日,市教卫工作党委新闻中心(上海教育电视台)携手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第一教育等媒体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系列说专栏,邀请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结合所在领域、所在条线和自身经历,围绕“教育家精神”,阐释内涵意义,践行传承担当。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时代问题,大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系统谋划教师队伍建设的前进方向,提出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高校教师队伍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效果。

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之举。传道者先要明道、信道,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和遵循,把牢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关,夯实理想信念,强化政治认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入口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制度建设与道德涵育相结合,正面典型弘扬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个目标要求相结合。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招聘引进的金标准。对照教育家精神优化教师资格准入机制,多角度了解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能力。同时对照教育家精神要求,健全师德制度体系,贯穿于教师成长全周期、教育管理全过程。二是切实做到师德师风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突出教育家精神引领,推进师德培育涵养。三是严守师德红线,修订完善负面清单,全面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机制。以爱国情怀、自律精神为准则,教育引导教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强化师德日常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其不断提升师德的内在觉悟、动力。

高校在引进教师时,更要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推动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其关键在于从重“引进”向重“使用”的转变。高校教师在“育人”“科研”两方面,以教育家精神为根本遵循,着力构建有利于潜心育人、深耕科研的人尽其才的良性生态,不断打造新时代的“大国良师”和战略科学家。一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对照教育家精神核心理念,着力强化育人导向,以育人智慧提升为关键,鼓励教师争做传道授业、为人师表的师德表率。二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潜心学术创新。高校要立足学校学科特色优势,积极对接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前瞻性布局一批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以学科建设为统领,大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基础研究人才和战略科学家,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基础研究领域潜心深耕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同时,引导高校教师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强科研攻关。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要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坚持“破五唯”“立新标”。要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融入高校教师的科学评价制度框架,纵向上坚决贯彻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求,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横向上进一步完善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科学分类。一是对照教育家精神将教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评价的基础性指标,坚持教学质量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发挥教育教学实绩和教学研究成果在教师评价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将科学研究、科研攻关、社会贡献等作为教师评价的发展性指标,以“贡献”“质量”导向教师科研评价。三是推进分层分类评价,基于学科和岗位特点,建立健全分类评价制度。基础前沿研究评价注重理论创新,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注重对经济社会的使用效果,健全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差异,突出代表性成果的创新、质量、实效和贡献。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