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嘉定区教育新闻中心 郑晓眉
时间:2025-09-10 13:10:38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近日,市教卫工作党委新闻中心(上海教育电视台)携手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第一教育等媒体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系列说专栏,邀请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结合所在领域、所在条线和自身经历,围绕“教育家精神”,阐释内涵意义,践行传承担当。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勉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方面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为新时代教师群体走向卓越树立了标杆。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中国历史上也曾诞生过许多伟大的教育家。在人类第一个轴心时代,中国就有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而后,蔡元培、陶行知以及当代的张桂梅、于漪等都以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的教育信念、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望历史,才能更好地阔步前行;立足区域,才能更好地赓续教育文脉。教育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育家精神是引领我们走向教育强国的思想之光。教育家及其精神,不仅仅是远远地存在,更应该结合区域教育文化落地生根,从而激发蓬勃的生命力。
嘉定历来崇文重教,素有“教化嘉定”的美称,八百年来,兴庠重教,人才辈出。翻看历史,归有光、钱大昕、廖世承、许苏民……从开办书院到创办地方学堂,这些不同时期的教育家所形成的教育家精神一直流淌在嘉定人的血脉里。重温、挖掘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家精神区域化落地,培养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明嘉靖年间,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归有光移居嘉定安亭,开始了长达20多年著述讲学的生活,“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声震安亭江。清道光年间,为了传承归有光的精神,在安亭菩提寺东建成震川书院,收嘉定、新阳(今太仓市)、昆山、青浦四地的学子,自此,震川书院生童云集,教化之风惠及四邑。
教育家精神区域化落地,明确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钱大昕是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一代儒宗”。47岁回乡守孝,守孝期满后,专心文教,执掌杏坛近30年,以诗礼传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三十年中,受业于钱大昕门下的学生不下2000人,其中涌现出一批在经学、史学、金石、版本、舆地、天文历算、音韵学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人。他们都秉承求实精神,钻研实学,形成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潜研学派”。如今,在钱大昕的出生地外冈望仙桥河东宅和钱氏宗祠附近,有两所百年老校外冈小学、望新小学,学校里坚守教育于一地的教师,默默庚续着前人的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区域化落地,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近现代教育家许苏民,原名朝贵,因矢志教育,取“以苏民生”之意,改名为“苏民”。他提倡“教育救国”,强调教育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关键作用。他先后创办4所小学,包括现在的南翔小学、苏民学校。曾在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嘉定第一行政长的他,因生前一心办学,“不留余蓄,死后连丧葬费都很困难”。这样的爱国热情和教育情怀可歌可泣。
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师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将教育事业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他们的精神值得传承。
教育家精神不是空洞的说教,区域化落地,结合校史文化、区域名人,培育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或许是对教育家精神的美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