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所高校启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来源:文汇报·上观新闻

时间:2025-04-22 16:20:42

今天,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节目时提及,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供需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因此,上海此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先手棋”和“关键点”。

“面向哪些行业产业、培养什么类型层次的人才,这是每一所大学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因为这是事关‘我是谁’的元命题。”周亚明直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首先要促进办学定位的聚焦。他表示,这些年大学生就业出现“人找岗位、岗位找人”这一结构性矛盾现象,首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办学定位模糊,人才培养定位不具体不聚焦,特色不鲜明,高校建设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加上供需对接机制缺失,造成人岗供需失衡。因此,上海在推进本轮“一校一策”高教综改试点时,首先要与高校逐一讨论确定办学定位,特别是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各自要聚焦服务的行业产业和重点领域,认清自己的使命任务和特色优势,其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突出面向国家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战略急需人才;应用型高校突出面向行业产业办学、构建需求主导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艺体等特色型高校突出服务对应行业,培养专业化人才。

其次,要促进人才供需适配。出现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的学科专业和招生结构与行业产业需求存在不衔接不呼应。本轮改革就是要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从错配走向适配,这就需要高校去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招生结构。对此,市教委正与产业部门建立上海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需求清单发布机制,根据产业部门提供的人才需求趋势分析,组织高校针对性调整专业布局和招生结构,以此促进高校“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动态匹配。

第三,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出现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第三个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合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行业产业实际需求脱节,在当前科技快速更新迭代的时代环境下,这就很难培养出产业所需人才。对此,一方面,要推动高校科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覆盖建立教材和教学内容定期更新机制,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另一方面,市教委将与经信、国资等部门联手,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线课堂教学、学生实习实践和学业考核评价,提升人才供给效率。

周亚明介绍说,近期,上海在5所市属高校启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目的就是引导高校密切跟踪市场需求,与行业产业共同制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促进培养体系从“学科逻辑”向“产业逻辑”转变、培养方式从“标准化培养”向“定制化培养”转变。

据悉,试点的5所高校包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周亚明介绍说,此次5所高校的改革试点,是基于现实需要和企业需求。近年来,企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部分高校也有所探索。比如,上海电机学院采取“大一结束选专业、大二结束选产业、大三结束选企业,大四结束选岗位”培养路径,增进学生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主动引企入校,由企业专家为学生主讲产教融合课程,不断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还有的学校和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举办订单班等。“这次在5校开展试点,是希望进一步制度化,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让学生毕业即就业。”周亚明说。


责任编辑:李江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