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上海海事大学
时间:2025-05-19 14:24:32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深化航海教育,弘扬航海精神,5月16日,上海海事大学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扬帆四海·丝路遗韵”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古船模展览在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正式开幕。展览以中国古代木帆船模型为核心,通过三大篇章展现了中国古代航海文明的辉煌成就,同时,凸显航海文化与海事教育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沉浸式专业课堂”。
古船模“活”起来
从历史到课堂的跨界融合
一榫一卯镌刻文明密码,千帆竞发见证航海传奇。本次展览以四大古船模型为主,通过1:25比例精工复原的“泰兴号”福船领衔,集中展出十余件珍贵古船模型,对中国木帆船建造的八个主要阶段进行展示,让观众得以近距离触摸水密隔舱等古代“黑科技”,感受中国古代航海文明的璀璨光芒。
古船模展览现场
上海海事大学2024级船舶工程专业研究生刘忠利表示:“通过观察古船模的结构,我深刻理解了水密隔舱对现代船舶安全设计的启发,课本上的理论在实物面前变得直观而生动。”
学生体验古船模制作
非遗技“传”下去
从匠心到青春的接力对话
作为展览亮点之一,由上海海事大学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组建的“古船模非遗技艺传承青年突击队”在开幕式上正式授旗。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支持下,突击队成员通过为期半年的古船模研习活动,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船舶知识相融合,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互联互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突击队成员在现场设置古船模制作体验区,观众可以亲手体验古船模制作的乐趣,感受传统造船技艺的精妙之处。青年突击队成员王江源同学分享道:“制作古船模不仅需要较好的动手能力,更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对古船模技艺特点及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人对海洋的敬畏与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未来航海人需要传承的。” 展览期间,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佟炜垚老师为校内师生们进行了生动讲解,160余名蓝湾幼儿园小朋友共同观展。
航海魂“燃”起来
从郑和到未来的精神传承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曹荣瑞在致辞中强调:“航海,不仅是技术,更是文化;人才,不仅需要技能,更需要情怀;我们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打造航海文化育人平台,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古船模的方寸之间感悟航海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坚定文化自信。”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陆晓莉表示,此次合作是馆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未来双方将继续挖掘航海历史资源,将青年突击队打造为航海文化传承的“先锋舰”,让非遗技艺薪火永续。
“扬帆四海·丝路遗韵”展览将持续至5月25日,这场跨越620年的航海文化盛宴,既是对郑和精神的致敬,也是海事教育与历史传承深度融合的典范。上海海事大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航海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为海洋强国建设培育更多“知历史、懂技术、有情怀”的新时代航运人才。
上海海事大学 供稿